close
為自閉生擬定教學策略(98年1月12日)

文/呂建志


  這學年接到一年級自閉症的學生,剛開始,因從未接觸過自閉症學生,怕無法應付。

  果然,開學前兩個月,學生的情緒及行為問題一直困擾我,尤其級任老師一直反映學童會干擾班上秩序,要求家長伴讀,甚至強烈認為,該學童應在特教班獲得較好的學習。好在學校是特殊教育資源中心,特教資源豐富,學校為該名自閉症學童召開輔導會議,透過SKYPE線上溝通方式,與臺南大學何美慧教授進行教學對策諮詢。

  學校決定協調採用彈性課程,將學童安置在普通班、特教班以及資源班進行專業課程。去年十月,學校請家長先暫停伴讀,由校方完全積極介入:在普通班進行生活課程;特教班進行認知及溝通課程;資源班進行結構性課程,並尋求職能治療師以及語言治療專業團隊介入。

  自閉症學童最不能被班上同儕家長諒解之處,就會不自主打人及尖叫,因此整個教導策略將問題行為列為重要課題。首先,應用「功能性評量」及策略的介入,將學生的每天行為作觀察紀錄,並詳細記錄打人及干擾的次數。

  漸漸的,當各種策略不斷介入後,發現學生的問題行為有明顯的改善,並發現,由於溝通技巧不夠成熟,無法用言語表達時,該生會用肢體動作表達,因此教導其與人溝通技巧,成為教學上重要一環。尤其在班上進行「社交技巧」,更加強班上同學學會與自閉症學童相處之道,例如,當被自閉症同學打到時,能先自我判斷是被打,還是他想向我打招呼?並教導同儕適時向自閉症學童表達不舒服的感覺,儘量用口語或手勢表達,而不要身體的碰觸。

  十一月,語言治療師到校服務,發現該生有幾項身心特質:一、注意力非常渙散;二、經常尋求手部刺激;三、無意義的語言。因此她建議,相關人員可以朝向這幾項特點尋找教導策略。

  筆者與該生的老師協商,應用手部按摩漸減他的手部敏感;應用「闖關挑戰」加深其注意力;應用錄音筆的方式,將有意義的對話或句子,作為聲音回饋。幾個月下來,該生的學習表現有明顯改善,尤其應用統計圖表可觀察出,問題行為已有減緩的趨勢。學期末,與級任教師討論下學期增加該生在普通班上的節數,級任老師認為可行,也願意進一步嘗試各種策略。

  「融合教育」推行成敗的關鍵,在於級任教師對特教資源在「班級經營」應用上,是否願意嘗試。只要大家的努力與堅持,相信自閉症學童可以快樂的在普通班就讀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羚的手作天空 的頭像
    羚的手作天空

    羚的手作天空

    羚的手作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